全國碳市場漸近,啟動思路或有所調整。據了解,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初期,將不會納入原定的八大行業,而是先納入電力、水泥、電解鋁等行業,目前這三大行業配額分配方案初定,上周五發改委還組織討論了全國碳市場配額的定價問題。同時,試點碳市場并不會因為全國碳市場的建立而立即取消,而是會并行運行一段時間。有業內人士預計,全國碳市場或在今年三季度內啟動,不過也有人分析稱,全國碳市場的配套支撐系統建設方案尚未確定,實際進度或有所延遲。
那么什么是碳交易,誰來參與碳交易,作為投資人如何尋找碳交易產生的投資機會呢?
什么是碳交易?
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,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場機制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通過艱難談判,于1992年5月9日通過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》。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過了《公約》的第一個附加協議,即《京都議定書》(簡稱《議定書》)。《議定書》把市場機制作為解決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的新路徑,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,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,簡稱碳交易。
舉個例子,假如2016年中國和美國的碳排放量配額都是1000個單位,由于中國工業比較落后,環保水平有限,當年實際的碳排放量達到了1400個單位,遠超配額,但是美國由于技術先進且以服務業為主,實際的碳排放量只有500個單位。這樣,中國就可以從公開市場(全球有7個碳交易市場,其中有一個位于中國的天津市)向美國購買400個單位的碳排放權以符合條約的標準,而美國在賣出400個單位的碳排放權后,碳排放量只有900個單位,仍然符合協議的配額,這樣就使得雙方都符合協議的要求,而環保執行效果好的國家因此獲得了額外的收益。?
目前國際上的碳交易市場已經比較成熟,而國內碳交易市場基本上處于空白的狀態,從2013年開始,國家陸續在7個城市(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重慶、湖北、廣東和深圳)試點碳交易,積累相關的經驗,為全國性碳交易市場開放提供支持。《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》的第六條明確提出建設和運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,時間點也明確的給出:“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。到2020年力爭建成制度完善、交易活躍、監管嚴格、公開透明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,實現穩定、健康、持續發展。”通過這一方案更加確定了2017年為全面實施碳交易的元年。
哪些領域受益??
第一是碳交易所。這就相當于開了一個新的期貨交易所一樣,只要有碳交易發生的話交易所肯定就要獲益。這里可以重點關注直接參股七大碳排放交易中心的上市公司。
第二個是碳資產管理公司。碳資產管理公司就相當于是在碳市場中的券商,類似于自營,做市商,做抵押等業務,做碳排放權的開發等等。碳資產管理公司的模式類似于做市商,他現在手中的碳是20塊錢一噸,明年的價格要花到30塊錢一噸,這中間的差價就是碳資產管理公司盈利的最主要的來源。在A股里邊有做的最好的是置信電氣。還有幾個是新三板公司,新三板的公司也非常有機會,因為行業大的趨勢已經來了,這些企業的利潤就會有一個快速的爆發。
第三個是清潔能源的運營商。就是像運營光伏、節能風電等這類清潔能源的的企業(金風科技),這些企業因為生產了清潔能源,可以抵消一部分碳排放,所以他們的碳配額就可以拿到碳交易市場上去賣,這就相當于是平白無故給清潔能源運營商多了一份利潤。按現在的價格來算的話,風電、水電、光伏,利潤提升大概是12%、8%、20%,像生物質發電、林業、光伏、風電這幾個行業都是受益的。所以清潔能源運營商在2017年全面啟動碳交易市場后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催化劑,同時這個催化劑還會對這些企業的利潤格外貢獻。?